通过互联网、电子期刊等途径广泛收集教改信息得出:测试技术在美国定位为实验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环节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法上实行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测试技术在我国定位为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目的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教学上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有少量的验性实验。王清[3]将测试技术实验项目安排为基础训练性、创新设计性和综合性等三类实验项目,以改变传统验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张欣悦[4]提出应把传统的测试技术实验设备与虚拟仪器技术结合,大大了测试技术课程实验系统的功能和柔性,从而使得教授的测试技术课程内容和国际新技术接轨。刘吉轩等[5]将测试技术教学实验划分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探索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层次化”实验。亢银霞等[6]指出了测试技术课程实验存在的具体问题:实验学时有限,实验项目设置少;实验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实验的考核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并针对所述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教学与实践。史荣等[7]指出在测试技术课程试验内容上要增强工程性,实验室要对学生进行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实验环境与更长的实验时间。张双双等[8]结合机械的实际情况,针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现状,构建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 南通大学机械类包括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机械类,近几年招生计划是一本、二本、三本同时招生,且存在逐年动态调整招生和层次的现实。测试技术作为一门机械类的技术基础课,是面向四个机械类3个层次学生同时开设的课程,南通大学机械类的现行招生计划对测试技术提出了适应多多层次化教学需求。 目前该校机械类授课选用教材为熊诗波等主编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材;教材内容包括信号及其描述,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常用传感器与敏感元件,信号的调理与记录,信号处理初步,位移测量,振动测试,声与声发射测量,应变、力与扭矩测量,流体参量的测量,计算机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等十一章,内容全面且丰富;而本校规定测试技术理论教学时间为32学时,存在着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但由于教学计划给定的学时有限,授课理论教师不可能安排全部内容,而是挑选了测试技术基础部分内容讲解,主要是测试技术概论和教材**章内容,后简单介绍教材后一章计算机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简介,培养学生基本测试技术知识,而教材中间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五章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为主;理论教学学时不足,实验教学学时更不可能充足,传感器的种类、信号分析方法、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较多,由于课程学时又不允许,在有限的6学时内,仅安排了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及电桥特性、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及应用、电容传感器特性3个实验。 南通大学机械类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在生*七学期*1~14周,每周一次课,每次授课3个学时,理论授课时间有序。而实验课通常要安排在理论课的基础内容讲解之后,一般要集中安排在*10~12周,实验授课时间相对集中。此外,本校机械类一个年级通常有10个班级,所在学院会安排多位老师开展理论教学,每周按计划上课即可;但仅安排一位实验教师负责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安排实验、通知学生、组织和开展实验、批改实验报告、以及实验考核全部实验教学流程。实验指导老师一个人要在3周内完成10个班级30个批次60学时的实验教学工作,任务高度集中,工作强度大。 测试技术实验室硬件条件一般,测试技术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主要依托浙江大学CSY10型、CSY10A型和CSY2001B型老中新三代传感器实验台,配套信号测试分析设备有宁波中策和江苏绿杨两个厂家的双踪示波器,一台演示实验用计算机,万用表等。多厂家多型号设备共用于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针对传感器设备要讲三种型号设备的基本注意点,针对双踪示波器要讲两个厂家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设备基本讲解占用时间长,而每个实验仅有2学时共80min时间,从而导致学时动手做实验的时间不足,常常出现拖堂现象。